close

應該是美式咖啡壺,如何煮出還可入喉的咖啡??
一般對美式咖啡壺煮出液體的刻版印象是偏單薄,缺乏body,香氣不足..更不用說回甘或finish
但使用賽風 手沖 或法國壓..除了時間外.還得要有閒情啊
現代人一沒有閒情,二咖啡又成為戒斷不掉的習慣..美式咖啡壺就成為嗜咖啡的救贖了
今晚喝的是來自哥倫比亞的豆子
哥倫比亞有兩種迷人農產品:1.產毒,產毒梟.2.咖啡...兩種都很迷人..
煮美式咖啡:
關鍵1在於需煮4杯以上.像煮飯一樣,有空間可以悶蒸,4杯咖啡的豆子,如果奢侈地用手搖磨豆機,慢慢磨騰,真磨完!閒適心情也沒了.目前使用的是陶磁磨盤..雖不盡人意,起碼不會浪費好心情.不用小飛馬或小飛象或更高檔義式磨盤,是因為不喝義式咖啡,不需要把咖啡豆磨成像胭脂粉一樣細白
關鍵2是折紙技,濾紙是用來裝咖啡粉的,需要立體化空間,讓咖啡粉末倘佯,這與立體茶包有異曲同工之妙
關鍵3不放咖啡粉,只擺濾紙先煮上,一方讓濾紙平貼於濾杯上!煮咖啡最重要的是萃取充份,均勻,而不過度!使濾紙呈現平貼功能即在此.而另一方讓水溫均勻.因為美式咖啡壺通常90度的生水就下衝了,還不到100度C的沸水!更爛的80度就下衝,想想看咖啡粉末有80度萃取,有90,有100度!!.
關鍵4.粉末,美式流速快,建議磨細點,但較義式要粗些.粗細通常是 法式濾壓>塞風>手沖>美式>義式
一般美式機,主要是往中間滴水.速度快的,就是往中間灌水,經常煮完了,外圍的咖啡粉還是乾的
為避免圓心過度,週邊不足的現象,在倒咖啡粉務求成火山型,即中間高點,而周邊少點
中間底部壓實點,再逐漸往上疊!煮的過程中,火山變高原,外圍也可平均萃取
關鍵5.悶蒸.on後當看見第一滴咖啡落到下壺,馬上off!!讓咖啡悶蒸15秒!再on..下壺進1半時..再off..10秒再on
完事後 除了把週圍擦乾淨外...把保溫切掉...就是一杯有body的美式咖啡
今晚的豆子還不錯!豐富的龍眼乾 甜香..很甜..香氣比較偏 木質..唾液分泌在兩頰下緣
美式咖啡最好大概煮50分!小技巧,可以加成到70分.起碼不會像速食店的洗鍋水咖啡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rcissuslin 的頭像
    narcissuslin

    narcissuslin的部落格

    narcissu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